从大通河沿入峡口,不远处有一奇妙景观-----石尕石达匾。石尕石达匾悬挂在近百米的悬崖峭壁之上,是一块数米长、两米多宽的巨石,形状酷似匾额。石尕石达匾底呈黑色,和周围黛色岩壁迥然不同,格外醒目,如果细看,那匾额之上似有文字隐约可辩。关于这块匾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镇蟒所留。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的山民世代靠打猎为生,过着上山守猎、下河摸鱼的平静日子。不知何时从远方游来一只巨蟒,看到这里鸟语花香,飞泉流瀑,动物众多,有吃有喝,便定居下来,天长日久遂修炼成精。每年秋后都要当地山民供奉一对童男女,当地山民斗它不过,毒蟒精便变本加厉,时常来村庄扰乱,山民苦不堪言。有王日,王得道和尚云游至此,被此处景色所迷恋停留观光,听说有毒蟒精害人,虽感法力不足以征服妖魔,但为了这方山民的安宁毅然决定降妖除害。
和尚和蟒精大战三天三夜,山动地摇,草木失色,山泉飞瀑为之停泻。最后,和尚和毒蟒精都精疲力尽,当地山民赶来用猎叉将毒蟒精杀死。没想到此毒蟒精炼就九死之能,每死一次,复生一次,而且功力增加一倍。眼看毒蟒第九次快要死后复生,从此将无人能制服,和尚大喝一声,使出佛家九轮一转大法,顷刻间肢体分解,化为漫天飞涯将毒蟒镇于崖下,但毒蟒此时又复生,眼看就要翻崖而出,忽然天边飘来一朵祥云,是释迦牟尼路经此地。见此情景,拔下一根佛眉,口念“石尕石达”二字,佛指轻舒,化一块额匾,镇于崖上,石尕石达匾便从此端置于悬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