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天祝县贯彻落实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任务分解表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已经县十八届人民政府第三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12日
天祝县贯彻落实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任务分解表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为积极支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围绕当归标准化示范基地、野生中藏药资源保护区、野生药材繁育基地和区域中藏医药服务中心建设,根据《武威市印发贯彻落实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武政办函〔2017〕252号)精神,制定本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本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推进中藏药材标准化种植、高水平加工、品牌化经营,大胆开展先行先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中藏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新途径,把中藏医药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支撑我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
二、建设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
(一)建设当归、大黄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天堂镇、安远镇、炭山岭镇为发展核心,优化区域布局,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优质当归种植基地建设,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应用当归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大育苗移栽、机械采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开展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和品质。加大当归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实施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特色产业科技支撑等项目,加大当归产业政策发展支持力度。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瓶颈,力争把我县建成武威市重要的当归生产基地。
分阶段目标:2017年当归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2018年达到1万亩,2019年达到1.3万亩,2020年达到1.6万亩。
牵头单位:农牧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发改局、财政局、食药监局、卫计局、科技局
(二)适度扩大黄芪、羌活、唐古拉大黄、乌药种植面积。根据市场需要在适宜地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扩大黄芪、羌活、大黄、乌药种植面积。积极探索在边远贫困乡镇建设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订单式”生产和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以奖代补、后补助等方式,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推动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专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
分阶段目标:2017-2018年依法积极开展野生黄芪、羌活、唐古拉大黄、乌药等药材资源的普查工作;2018年依法探索开展野生药材人工实验种植和培育;2020年力争将安远镇打造成为优质当归生产示范基地。
牵头单位:农牧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财政局、扶贫办、食药监局、卫计局、科技局
三、创新药材种植,推进中药材生产标准化发展
(一)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在中藏药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天堂镇、大红沟等乡镇建设一批规模适宜的野生中藏药资源保护区、药用植物园、种质资源库和野生药材繁育基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加大中藏药材资源保护力度,加快野生药材变人工繁育与培育。通过对野生药材的人工繁育和适宜环境、生产条件等综合研究,逐步将濒危或珍稀野生药材变为人工种养,力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种植。逐步探索大宗药材工厂化育苗技术,推进中藏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积极争取项目,鼓励集体、个人、企业投资进行药材种植,不断扩大药材种植规模,有效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积极培育发展药材初(深)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链。
分阶段目标:2017-2018年,开展野生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和野生药材人工试验种植;2019年扩大药材种植规模,积极保护野生药材资源;2020年培育发展药材初(深)加工产业,形成产业链。
牵头单位:林业局、工信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农牧局、发改局
(二)积极推动野生药材人工繁育和培育。围绕野生中藏药资源保护区、药用植物园、种质资源库和野生药材繁育基地建设工作,确定野生中藏药材保护名录、重点保护物种名录及保护区。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现有工作基础,全面配合做好甘肃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尤其是针对野生重点品种开展专项调查,为中藏药材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选取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中的常用中藏药种类,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牧厅相关药材站及研究院开展野生变家种研究,开展常用野生珍稀濒危中藏药材人工繁育研究,争取在5-10年内能够人工繁育野生药材3-5种,并向市场提供种子种苗。
分阶段目标:2017-2018年配合完成《甘肃省野生中药材保护名录》制定;2019年配合完成《甘肃省中药资源志》、《甘肃省野生濒危药用植物物种红皮书》、《甘肃省野生濒危药用动物物种红皮书》的编制;2020年配合做好常用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繁育工作。
牵头单位:卫计局、农牧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林业局、科技局
四、创新医疗模式,推进中医药产业系统化发展
(一)建立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树立大健康理念,发挥中藏医药特色和优势,以县藏医院、藏研所为依托,打造区域中藏医药服务中心,创新完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将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重心从医疗为主,转向医防并重,突出中藏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特色,探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藏医药健康服务。将中藏医药服务阵地拓展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以农村和贫困地区为重点,为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就近提供中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养生、膳食等全方位健康服务,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区域中藏医药服务中心为依托,创新中藏医药服务模式,发挥中藏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分阶段目标:2017-2019年,实现县藏医院完善医院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功能;2018—2020年,县藏医院建设省级中藏医药重点专科3个、市级中藏医药重点专科5个,建设具有规模技术较高的藏医药浴科、建立完善名藏医工作室和治未病中心,业务用房面积达2.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00张,医院职工3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5%以上,中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达70%以上,年门诊量达7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8000人次以上,年业务收入超过3千万元,成为区域中藏医药服务中心。藏研所建成高标准藏药制剂加工车间、藏医药科研实验博物馆。
牵头单位:卫计局
配合单位:发改局、财政局、科技局
(二)强化监管,促进中藏医药产业规范发展。建立中藏药材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明确负责中藏药材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制定中藏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药材种类和发展方向。完善中藏药材产业链中各项技术规范,提高中藏药材技术服务和质量保障能力。推进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鼓励各中藏药材产区对重点优势品种进行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中藏药材GAP基地建设。加强对中藏药材产地初加工的管理,制定产地初加工规范,统一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中藏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避免粗制滥造导致中藏药材有效成分流失、质量下降。加强中藏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完善市场交易和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构建中藏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和市场信息平台,建设中藏药材流通追溯系统。强化检验检测,加大对中藏药材产业链各环节的排查,组织开展中藏药材整治专项行动,防止不合格的中藏药材流入市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分阶段目标:2017年建立中藏药材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明确负责中藏药材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保障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2018年-2019年,定期组织开展中藏药材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020年,以中藏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和专业市场为主要环节的中藏药材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牵头单位:食药监局、卫计局、农牧局、质监局、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编委办、财政局、工信局、商务局、工商局、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