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的祁连林海深处,坚守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青山,用双手换来苍翠,他们是孤独的“千里眼”,常年驻扎山顶瞭望台,他们是坚定的“守门人”,严守林区进路出口检查站,他们是寂寞的“独行侠”,深入大山腹地巡查护林……他们就是祁连山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站的护林员们。37年坚守一线的天祝县哈溪林场双龙护林站土族护林员张金忠,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员。
傍晚时分,寂静的双龙护林站附近响起了拖拉机的声音,张金忠马上拿起手电筒,急匆匆出了门。“你拉的啥啊?羊粪吗,绝对不能拉柴火,祁连山生态保护相当严格,绝对不能吸烟。”张金忠一边检查一边叮嘱。
双龙护林站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磨脐山脚下,自参加工作以来,张金忠与这座大山相守了37年,他早已把身心交给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林区内的一个动静、一丝烟火、一声机械的轰鸣,都会引起他十分的警觉,他比谁都明白,一丝的松懈和稍不留神就会引起不可估量的后果。
双龙护林站离哈溪镇有30多公里,林地管护面积达20多万亩,管护人员却仅仅只有3人,至今没有通电,冬季只能凿冰吃水,是全县条件最为艰苦的护林站。在与现代文明几乎隔绝的日子里,“彻底孤独”是护林员们唯一的选择。
“大年三十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了一半他就把电视关了,第二天想看时还是不让看。”张金忠的妻子张玉桂抱怨说。早些年,在护林站,看电视是一种奢望。2014年,护林站配备了一台太阳能卫星数字电视一体机,由于蓄电池的蓄电量有限,卫星电视一天最多只能看40多分钟。“这都不算要紧事,紧要关头联系不畅才是最头疼的问题。”张玉桂说,由于护林站地处祁连山腹地,没有通信信号,一次自己的小孙子拉肚子,联系不上丈夫,等把话带到的时候,孩子已经住院了。“他们在这个地方工作确实太辛苦了。”
长年坚守在护林一线,张金忠和妻儿相聚的时间掐指可算,只有在2016年的春节在家里过了一个团圆年。“一个男人做饭,工作忙起来也不想做着吃,这样会把身体搞垮,我就经常牵挂他,有时候还会偷偷地哭一场。为了不让孩子们分心,这些事不能在他们面前说。”张玉桂眼含泪花说。
秋冬时节,双龙沟林区寒风料峭,松涛阵阵,十分静谧。巍峨的磨脐山下,一面五星红旗在双龙护林站前迎风招展。张金忠说:“作为一名基层护林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扎实干好每天的各项工作,才能无愧于这面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