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二、组织管理
成立西大滩镇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卫科,由鲁德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包虫病防治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使项目顺利实施。西大滩镇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指导小组(附件2),技术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院公卫科,由朱小琴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分析汇总数据,进行防治成效评估。
三、年度目标
1.掌握和分析传染源、中间宿主、人群流行程度,确定流行流行村。
2.对辖区内所有犬进行登记管理和驱虫,提高犬驱虫覆盖率。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5%以上,家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
3.开展针对性的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辖区农牧民、乡村干部、中小学生包虫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
4.开展流行区人群包虫病查病工作,加大包虫病人发现力度,规范管理病人,并开展药物或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药物治疗率达到9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80%以上。
5.对从事包虫病防治和诊疗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防治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包虫病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四、项目范围
项目覆盖全镇9个行政村。
五、项目内容
采取重点人群查病、救治病人、传染源犬管理驱虫、屠宰场所管理、人群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和监测。本辖区任务量:人群查病1000人次,药物治疗9人次,检测犬数200只,犬驱虫549只。
(一)重点人群查病。
按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要求,采用B超和血清学方法开展人群包虫病检查。
(二)病人救治。
1.药物治疗
对检查确诊的包虫病病人,应用项目免费提供的阿苯达唑片剂或乳剂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
坚持手术质量安全可靠,患者就近有效救治的原则,对检查确诊的具有手术指征的包虫病患者,报请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外科治疗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在定点医院天祝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三)传染源犬管理和驱虫。
负责辖区内所有家犬,以村为单位,进行登记管理和犬感染情况调查,督促村医每月对549只家犬采用吡喹酮进行药物驱虫,共12轮次。
(四)屠宰场所管理。
加强对集中屠宰场所的管理,开展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高温高压、深埋等),教育和引导群众不用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对无主犬采取扑杀措施,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传染源控制策略。
(五)健康教育。
卫生院及各村卫生所(室)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包虫病及其危害的认识,引导农牧区群众改变不卫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流行区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重点人群,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召开村民会议、设立专题宣传栏、媒体宣传和结合宗教活动进行宣传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防治包虫病的核心信息。
(六)人员培训。
负责乡村医生、村干部等相关人员的培训,邀请县疾控中心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六、项目实施
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体负责本辖区包虫病项目的实施,协助疾控中心开展防治工作,并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家犬驱虫管理和包虫病人的发现、转诊,督导病人按时服药及随访,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救治政策。
七、项目执行时间
1.2017年06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安排部署项目工作;组织完成镇村两级防治人员的培训。
2.2017年06月至2017年12月,按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项目各项工作。迎接国家、省、市、县督导组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3.2017年12月底完成项目工作。于2017年12月30日前完成资料整理、数据分析,上报项目总结。
八、项目实施方法
(一)重点人群查病。
(1)查病范围和覆盖率:镇卫生院组织开展人群包虫病普查,本单位人群查病数量1000人次。通过人群查病努力发现病人并登记管理。
(2)检查方法:卫生院采用B超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开展普查,对疑似者同时采用血清学方法辅助检查,依据《包虫病诊断标准》(WS 257-2006)确诊包虫病病例,填写“人群患病情况调查表”纸质版与电子版,保存B超影像学电子图片资料。对于确诊的包虫病病例,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采用网络直报或传染病报告卡对发现的所有确诊、临床诊断和疑似包虫病病例进行报告。按照人群B超检查10元/人的标准,拨付资金。
(二)病人救治。
1.药物治疗
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卫生院对发现的包虫病病人全部进行登记管理,按照《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试行)》要求,确定治疗对象,建立“包虫病病人诊疗记录”,填写“包虫病病人治疗卡”,“免费药品领取记录表”和“药物出入库记录”,每月随访1次病人,每6个月进行一次B超复查,复查时需做肝功能检查。按照治疗管理病人200元/例的标准,拨付资金。
2.手术治疗
卫生院对提出救助申请并附合条件的患者,依据《甘肃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外科救治管理实施细则(2012年修订版)》,填写“包虫病病例诊断治疗意见书”和“包虫病病例外科手术救助申请审批表”并附影像检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和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材料报县疾控中心审核后,报省包虫病防治项目外科治疗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批(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1号;邮编:730000;联系人:严俊13919840487)。
天祝县人民医院为我县外科手术救治定点医院,要努力提高外科治疗技术,保证手术治疗的质量和安全,使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救治。县疾控中心负责手术救治补助费的审核报销。
(三)传染源犬管理和驱虫。
1.登记管理
村医以属地化管理原则,建立所在村所有家(野)犬驱虫登记卡,并进行登记或挂牌。登记卡记录家犬的户主姓名,犬名、性别、年龄、毛色,每次驱虫日期等信息,并妥善保存。
2.犬驱虫
村医采用吡喹酮(规格:0.2g/片)对所有犬进行药物驱虫。每犬每次投喂吡喹酮1-2片(体重大于15kg的犬每次2片)。每月定期驱虫1次,将药物包被在犬能够吞食的食物中给犬喂食,确认犬吞服后在犬驱虫登记卡上记录。
3.驱虫后犬粪处理
犬驱虫后5天内,村医收集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防止棘球绦虫卵污染环境。
4.犬驱虫管理
卫生院按照确定的犬驱虫任务,对家(野)犬进行登记和驱虫管理,努力使所有家(野)犬得到管理和驱虫。
5.犬驱虫管理工作方法
村医负责犬的登记、驱虫和采集犬粪等工作。要求镇域所有家(野)犬均纳入登记,并建立家(野)犬驱虫管理卡,同时注意做好犬只变化的动态管理;确定每月犬驱虫日,在驱虫日开始的三天内驱虫员要深入到养犬户,亲自投药或监督犬主投药,同时准确记录,完成犬驱虫任务;村医要管理好驱虫工作记录,填写“包虫病防治项目犬驱虫治疗给药记录表”,由卫生院汇总后于每月25日前向县疾控中心上报犬驱虫报表。按照7元/犬/年的标准,拨付犬驱虫经费。
6.犬感染情况检测
(1)调查抽样方法:全镇需检测犬粪200份,以行政村为单位调查犬感染率,在每个行政村依据犬驱虫登记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
(2)采集要求:根据抽样方法,项目周期内一次性采集犬粪样品。犬粪采集器材由县疾控中心统一提供。
(3)犬粪收集的技术要点
①准备:采粪前准备好采粪管(带螺口盖塑料管,用前应检查管口是否渗漏),防水记号笔,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采粪记录单,塑料口袋若干。采粪前一天,由村干部通知农牧民拴管好自己的家犬,等待采集。
②采集粪样和检测:在采粪管上用防水记号笔编号,填写犬粪采集记录表(卡),登记所采粪样的镇镇名称、村名、采集日期和采样人姓名等信息。采粪人佩带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拧开采粪管螺口塑料盖,每管采集10克粪便(必须采集新鲜成型粪便)。旋紧口盖,确保一管只装一条犬粪。将采好的粪样管统一装入一大塑料袋内,袋外注明采粪样的行政村名称、采集日期,上交乡镇卫生院,由卫生院统一负责于2017年10月15日与犬粪便采集记录表报县疾控中心鼠布科,按照5元/份的标准,拨付经费。
(四)屠宰场所管理。
加强对集中屠宰场所的管理,开展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高温高压、深埋等),教育和引导群众不用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对无主犬采取扑杀措施,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传染源控制策略。
(五)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促进改变危险行为,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防治活动。健康教育应该做到家喻户晓,并贯穿于包虫病防治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同时应根据防治进程和受教育者的情况改变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技巧;采取适合我辖区风土人情、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方式开展宣教工作。
2.对象和内容
对各级领导干部、宗教人士以包虫病的危害性和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为主要内容;对学生以包虫病的危害和勤洗手、不玩狗为主要内容;对屠宰人员以不用病变脏器喂狗为主要内容;对农牧民以犬定期驱虫和接受B超检查为主要内容。
3.健康教育核心知识
(1)普及包虫病五个基本知识点
①什么是包虫病?②包虫病在人和动物之间是如何传播的?③狗肠内的小绦虫是从哪里来的?④包虫病有什么危害?⑤怎么预防包虫病?
(2)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①犬是包虫病的传染源,要定期驱虫。②不要用生的动物脏器喂犬。③进食前要洗手。
(3)实用宣传用语
①政策方面:政府免费救治包虫病患者;预防包虫病,国家免费救治;免费查治包虫病,造福疫区老百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检查、诊断包虫病;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包虫病防治靠大家;全社会行动起来,防治包虫病。
②犬的管理:犬拴养,常喂药,包虫病防治见成效;狗粪莫小瞧,危害真不小,羊儿掉了膘,人肝长大包,人人讲卫生,狗服驱虫药;牛羊内脏喂犬狼,经济损失人遭殃;犬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远离狗粪,珍爱生命;羊杂碎,是祸根,煮熟它,烧了它,切莫生着做狗食;不要将有病变的动物脏器喂狗;杜绝有病脏器被犬吃,包虫病有望被控制。
③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玩狗,不用生杂碎喂狗;勤洗手,少生病,犬喂药,人健康;预防包虫病,饭前要洗手;不玩犬,勤洗手,阻断包虫卵进人口;每月给狗驱虫喂药是预防控制包虫病的关键;不养犬,不玩犬,避免包虫病感染;给犬喂服吡喹酮,人畜健康才长久;犬拴养,常喂药,不玩狗,常洗手,牛羊内脏不喂狗;月月犬驱虫,年年人安康;定期犬驱虫,远离包虫病;为狗驱虫是预防包虫病最有效的措施;治疗家犬,消灭野犬,预防包虫病;控制包虫病,坚持犬驱虫;加强犬只的“管、驱、灭”是控制包虫病的关键;狗是包虫病的主要帮凶;要健康,不玩狗,月月要给狗驱虫。
4.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卫生院为宣传主体,协同教育、农牧、宗教、公安等多部门参与宣教,积极制做宣传材料,注意收集健康教育工作资料并填写健康教育工作报表。
(1)辖区宣教: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流动宣传、小型展览扩大宣传面,结合包虫病查治和犬驱虫管理等活动使宣传深入个人和家庭。健康教育员(专职或兼职)组织社区人群做到“四个一教育”:看一次“包虫病”科普录像并引导讨论;看一次包虫病感染脏器标本,实地感受疾病流行的真实风险;与一个包虫病人接触(或参观医院)实地感受包虫病的危害;犬主家庭进行一次预防包虫病的家庭讨论。
(2)重点人群的教育
干部:在疾病控制的全过程中他们起着组织和管理的作用。将包虫病基本知识、当地包虫病流行情况与危害、组织防治活动技巧做为干部学习的重点。
农牧民、犬主和屠宰人员:此类人群在疾病传播与控制中起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易感人群,教育中要突出包虫病与自身健康的直接关系,注重包虫病的预防技巧和正确的卫生行为。教育要经常化、方法要多样化。
儿童与学生:课堂内系统学习,规范卫生行为,明确在防病中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以实现“小手拉大手”。
喇嘛与活佛:该人群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在寺庙周围也有大量无主犬存在,要通过恰当渠道,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以加强无主犬控制工作。
(3)学校教育
将包虫病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健康教育课设置在小学、初中相应的课程中,或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讲座。有条件的幼儿园对4—5岁的幼儿进行早期防治知识教育。规范教学内容、难易度和信息量,深入、扩展学生对包虫病的认知并强化个人卫生行为是系列教育的目的。
社会与学校双向教育,鼓励父母向孩子讲授有关包虫病知识,要求学生与父母共享包虫病教育材料和学校教育。
(六)人员培训。
卫生院负责乡村医生、村干部等相关人员的培训,邀请县疾控中心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九、资料收集和上报
严格按照项目的要求,据实填写儿童感染情况调查表、人群患病情况调查表、犬驱虫给药记录表、犬驱虫工作报表,并将各项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形成包虫病防治项目数据库。防治项目的各种原始记录,即各种调查表、登记表、登记卡内容必须完整、清晰、符合要求,不得缺项和修改。项目资料应及时整理,分类归档,完整无缺。